科學家指出,近代的全球暖化使大量冰雪融化成水並流入海洋中,使地球千萬年以來的「瘦身」運動減緩,「腰圍」因而增加。
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地球並非呈完美的圓形,它的旋轉力量使位於腰部的赤道較胖。專家表示,從赤道到地心的距離比從北極到地心的距離多了21公里。
自從科學家開始量測赤道直徑後,它一直以每10年7公厘的速度減少,其部分原因是受到自冰河時期(Ice Age)結束以來的長期反彈作用的影響。
自從科學家開始量測赤道直徑後,它一直以每10年7公厘的速度減少,其部分原因是受到自冰河時期(Ice Age)結束以來的長期反彈作用的影響。
專家稱,在大約260萬年前至1萬多年前的冰河時期(Ice Age),兩極地區的冰向下推擠,使地球沉到冰層以下。而額外的冰層重量也將具延展性的地幔向外擠壓,進一步增加地球的腰圍。
一旦冰河時期的冰融化,兩極開始緩慢彈回,地球的腰圍逐漸減小,直到近代。
一旦冰河時期的冰融化,兩極開始緩慢彈回,地球的腰圍逐漸減小,直到近代。
然而,從90年代開始,這種反彈作用開始減緩,現在似乎已經停止,可能是受到某種作用的影響而抵消。
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地球物理學家瓦爾(John Wahr)指出,這是因為全球暖化使南極洲和格林蘭島(Greenland)的冰融化,為海洋注入大量的水,然後被牽引至赤道,抵消了原先的反彈作用,相較之下,地球腰圍因而增加。
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地球物理學家瓦爾(John Wahr)指出,這是因為全球暖化使南極洲和格林蘭島(Greenland)的冰融化,為海洋注入大量的水,然後被牽引至赤道,抵消了原先的反彈作用,相較之下,地球腰圍因而增加。
瓦爾說,南極洲和格林蘭島這兩個地方每年合計減少3,820億噸的重量。就整體而言,目前冰層融化使地球腰圍增加的速度大約為每10年7公厘,這剛好足以抵消長期以來的反彈作用,至少目前是如此。
上述研究將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上述研究將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