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從工人智慧到人工智慧:富士康掀起的機器人大浪潮

富士康只是第一例,之後應該有更多的代工廠,藉由攤提成本較為低廉的機器人,取代工資年年高漲的人力成本,來提高少得可憐的利潤空間。

自從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日前宣布要將既有的機器人台數,由一萬台,擴充到三年後一百萬台之後,引發諸多討論。其一聲浪就是直接衝擊到富士康現在在中國大陸的一百萬員工生計。然而如果把這間全球代工業龍頭的舉措簡單視為取代「既有」人力,那顯然是目光如豆。因為,富士康的諸多佈局和全球情勢發展,已經預示了在生產線大量採用機器人,是不得不的作為。
先從簡單的說起。富士康積極採用機器人,取代可運、高精度貼片和後端裝配的人力,原因之一當然就是長久以來,後者在重複且長時間工作的情況下,精神和生理狀況往往無法負荷 。這就是何以從2010年以來, 富士康位於中國深圳的工廠,就至少有16條人命結束。以機器人來擔綱這份工作,可以立即的解決問題。
對照富士康近年在中國的積極擴張,更使得增加機器人力勢在必行:該公司除了在太原、晉城、武漢、南寧之外,已決定在重慶兩江新區建立代工製造基地。

除了讓自殺潮不會再發生以外,增加機器人力也是為了回應現在整個中國大陸市場的轉變。

過去,台廠之所以積極進駐中國,看上的就是這個世界工廠的出口優惠政策和低廉勞力。時移事往,中國現在預計轉型成為世界市場,反映出來的就是工資的增加、勞工權益意識提升。換言之,中國的勞力優勢已經即將不再。 想全拿的富士康,一方面增加行銷通路,從外銷轉型成內需,一方面就是藉由機器人力,來降低人力成本。

做為代工業龍頭,富士康的作法已經說明了該公司正在從工人智慧進化到了人工智慧。而且勢在必行:在少子化的趨勢之下,未來的人力成本只會增加,招工會更加困難。藉由機器人力來負責重複性高、複雜度低的工作環節,可以使得公司人力專注在更高階的設計環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