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硅谷傳說、以人為本的「惠普之道」,在更多的併購、裁員中已然發生變化。
8月18日,這個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巨頭最終宣佈計畫結束PC業務,激起強烈反應,一連串疑問響徹業界和消費者:「後PC時代」來臨?將由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獨領風騷等,至今沒有定論。
8月18日,惠普宣佈將尋求分拆或出售其PC業務,並將放棄webOS產品線,特別是TouchPad平板和webOS手機。並且目前正在謀劃以103億美元購買英國第二大軟件廠商Autonomy。
惠普此舉震驚市場,股價當天下跌6%,19日又重挫20.03%,報收於23.60美元,創6年來新低,蒸發了120億美元。從今年2月至今,惠普市值已縮水了50%多。甚至德意志銀行分析師也提出「警訊」,建議投資人出脫惠普股票。
8月19日,惠普的財報無情地顯示了PC業務當前的困境。最近一個財季,PC業務為惠普帶來了401億美元的收入和20億美元的營業利潤,利潤率之低超乎想像。整個財報顯示,惠普三季度營收312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只有1.5%,而上一季度營收的同比增長率也只有3%。
美國IT業界人士司馬跆接受《新紀元》採訪時表示,雖然PC是惠普最大的一部分收入,但PC的利潤最低,甚至可以說,惠普終於走到這一步了。如同當年IBM,利潤太低不得已而轉型。惠普打算轉型為做軟件、諮詢等其他IT產品。
PC時代基本結束?
司馬跆認為,惠普的做法或許是明智之舉。個人電腦走到今天,一直朝著方便、靈巧、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如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更具備這些特點。種種境況表明,PC低利潤時代已經到來,戴爾、方正、宏碁等其他PC公司的利潤甚至比惠普還低。PC市場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困境。但在發展中國家目前應該還有市場。
要說甩掉PC業務,惠普不是第一個。早在2005年,IBM公司就作出了出售PC業務給聯想的決定,向軟件和服務型企業轉型。惠普顯然希望借鑒IBM公司的經驗,擺脫自身面臨的發展困境。
設計首款IBM PC的工程師之一馬克.迪恩認為,PC時代行將終結。他在博客中寫道:「當時科技界許多人對IBM退出PC業務的決定表示質疑,現在看來,我們是後PC時代的急先鋒。儘管PC將繼續是一款相當有用的設備,但將不再具有領先優勢。它將步真空管、打字機、塑膠唱片、CRT和白熾燈燈泡的後塵。」
唱衰PC的還有蘋果創始人喬布斯(Steve Jobs),他預計,PC將不再統治數字世界,而只會是眾多設備之一,其地位跟蘋果熱銷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是一樣的。喬布斯6月份在蘋果的開發者大會上說,我們將給PC和Mac降級。 美國一家投資顧問公司的分析師羅伯特.西赫拉預測,2011年全球PC市場出貨量的增長率將從2010年的14%下降到大約9%。而2011年平板電腦出貨量將增長226%。PC,這個曾經的市場弄潮兒,在大浪淘沙中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微軟:PC未到中年
但微軟高層不以為然,強調現在是「PC加(PC plus)」時代,拒絕「後PC時代」標籤。「現年30歲的PC,甚至還沒到中年」,且「才要開始學滑雪板」呢。
微軟企業關係部副總裁Frank Shaw 19日在公司官方部落格發表文章稱,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及智慧手機等新產品,並非PC殺手,「而是補充(PC)的設備」。Shaw不否認,這些新的行動設備,在一些重要功能上「表現特別好」;但他強調,PC在這些新設備的強項上,也正迅速改進。
然而,微軟有其自身利益,Windows系統目前仍然佔據全球PC操作系統的統治地位。對於PC硬件廠商來說,現在的PC產業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業務領域。那麼PC的替代物又是什麼?迪恩認為,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將取代臺式電腦,但真正的PC替代物並非設備,而是創新。
惠普早有預見 卻擴張十年
惠普CEO李艾科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則說,儘管計畫分拆年營收400億美元的PC業務,不過即使不分拆,他也相信PC業務會繼續良好運營,甚至會更好。
應該說,惠普早就預見到這個形勢。2004年底,當聯想宣佈收購IBM的PC時,便有人斷言惠普PC會步IBM後塵。事實上,如前惠普董事長卡莉.菲奧莉娜的自傳《勇敢抉擇》中提到,分拆甚至出售PC,惠普已考慮了十年之久。
前惠普董事長卡莉.菲奧莉娜併購康柏從而裁員及整合,致使以人為本的「惠普之道」開始發生變化。(AFP/Getty Images) 然而,相反的是,惠普不僅沒有分拆,反而是卡莉一手促成了惠普對康柏的併購,相伴而來的是裁員及整合。分析人士認為,以人為本的「惠普之道」由此開始變化。此後,更多的併購、裁員,既讓惠普成為了全球最大的PC廠商,同時也徹底改變了惠普。
惠普近年來一直在做大,併購:信息服務領域的EDS、存儲領域的3PAR、軟件行業的Mercury、Opsware網路系統的3Com公司,惠普花了不下200億美元。去年5月,惠普更以12億美元收購了Palm。
惠普舉措 業界:不靠譜
今年以來,惠普開始「醒悟」及「認真」轉型。2月,惠普在美國隆重推出webOS新品,推出TouchPad平板、webOS手機、webOS2.1操作系統,試圖從終端、操作系統層面打破蘋果的統治。
然而,由於產品比不上對手蘋果的iPad和iPhone,銷售成績令人失望的情況下,惠普宣佈將停產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後,又一口氣將TouchPad 價格,由499.99美元降至99.99美元;容量較大的TouchPad,則由599.99美元降至149.99美元,進行大甩賣。
惠普的做法引發業界強烈質疑。今年4月,惠普被傳「出售PC業務」,其CEO李艾科當時嚴詞否認,四個月後又親口宣佈,準備分拆PC業務。如同半年前信誓旦旦推出平板電腦,半年不到,放棄TouchPad。一連串的舉措,讓業界產生「不靠譜」之感。更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前惠普員工表示,「惠普有著一連串不靠譜的CEO」。
惠普轉型?普萊蒂:可能自毀
MarketWatch專欄作家普萊蒂(Therese Poletti)撰文稱,惠普打算針對軟件業務進行轉型,很可能是一廂情願,因為這與惠普的現狀、傳統和能力之間都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惠普所走上的很可能是一條自毀之路。
軟件從來都不是惠普的強項,惠普努力推動這部分業務成長的措施從菲奧莉娜時代就已開始,但結果卻微不足道。2010財年,惠普軟件業務的規模增長到35億8,000萬美元,還不足公司同期總營收的3%,不過其運營利潤率確實是達到20%以上,遠遠超過PC業務的5%。
或許惠普的決策方向是對的,但有分析認為,出招太過草率。不過,儘管人們對惠普的反應遲緩大為失望,但惠普是硅谷旗幟性的公司,多年被譽為科技產業之魂,不是幾任不靠譜的CEO就能徹底打碎的,人們對惠普的未來還寄予希望。
硅谷傳說:惠普之道(HP Way)
據悉,在惠普公司硅谷辦公室的牆壁上,至今還懸掛著一幅「惠普之道」(HP Way)的海報。惠普精神同時也被叫做「車庫精神」。這張海報的背景,就是當年惠普創業時的簡陋車庫,被美國政府確立為硅谷誕生地,如今已成為硅谷的歷史古蹟,也代表著真正的硅谷成功精神。1939年,在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市(Palo Alto)愛迪生大街367號的一間狹窄車庫裡,兩位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年輕的發明家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懷著對未來技術發展的美好憧憬創建了HP公司,開始了硅谷的創新之路。
在這個車庫裡,他們將惠普從無到有的打造起來,並使其成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大企業集團,全球擁有約15萬名員工、分支機構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5財年營收達867億美元。旗下多項產品,如激光打印機、PC、服務器等都在全球排名數一數二。目前全世界有超過十億人正在使用惠普技術。
惠普發展至今,與創辦人當年「尊重人人,人人尊重」的經營理念和態度有著莫大關係。惠普的企業價值觀:信任並尊重個人、追求卓越的成效與貢獻、謹守誠信原則、強調團隊精神、鼓勵變通與創新。儘管60年來企業在快速成長,但其獨特的價值觀和公司文化,卻依然為人們所推崇和稱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