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未來成就不取決於智商高低

一系列的實驗顯示,智商測試成績主要能顯示測試者做測試的動機,特別對低得分人,而不是預測測試人未來生活的成果。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安吉拉‧李‧達克沃思(Angela Lee Duckworth)領導的一項國家科學院的研究認為,「 20世紀的最重要的社會科學調查結果之一是,智商(I.Q.)分數能夠預測廣泛的生活成果,包括學業成績、教育年數、身體健康情況、壽命、工作績效。」

研究者說,他們也早就知道,I.Q.測試的目的是「評估個人在智力測試中的表現」,而不是用來直接測量智力。換言之,他們揭示了個人是否善於進行智商測試,不同的測試者可能會關心也可能不會關心這點。
達克沃思說:「我們假定,個別人進行低風險的IQ測試動機的差異,其實遠遠大於目前社會科學文獻中的假設。」

因此,他們決定對I.Q.測試進行試驗。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查看了2008個男孩的測試結果,一些男孩因得到高分會獲得金錢獎勵,另一些則沒有。

研究人員說:「如同預測,我們觀察到獎勵大小和分數之間存在一個系統的劑量—反應關係。」換言之,獎金越高,男孩們就突然變得越聰明。

但 I.Q.試驗能否預測未來生活中的成功?研究人員試圖讓訓練有素的觀察員評估男孩們的測試動機,他們使用15分鐘的視頻錄像,檢查251名男孩完成智力測驗的動機。 

研究人員發現,「智商分數能夠預測生活的成果,包括學術表現、犯罪行為、就業、成年初期的教育年數。但是調整了考試動機的影響後,測試結果對生活成果預測效度顯著減少,特別是對非學術性結果的預測。」研究人員發現,善於接受學校考試的孩子往往留在學校。但這可能並不意味著他們善於做自己的工作,當然智力因素也起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