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比亞迪教訓 中國為啥出不了蘋果

10月24日,財新《新世紀》雜誌推出封面故事《比亞迪教訓》,講述了大陸著名民營高科技企業比亞迪集團從巔峰到困頓所留給人們的教訓。過去兩年裡由於盲目樂觀的冒進,導致今日的比亞迪陷於「借新債還舊債」的困境中。在得到政府大量補助的情況下,比亞迪也認識到,與政府捆綁出不了「蘋果」,更為重要的是,大陸是否真的具有適合高科技實業發展的大環境呢?

 利潤下滑85%以上
財新記者符燕艷、屈運栩、盧彥錚在報導中寫道,短短數年間,比亞迪猶如過山車,大起大落。2009年,F3月銷量3萬,奠定其在汽車行業的新貴地位。轉入2010年,危機驟現,汽車銷量大幅下滑,經銷商退網,頹勢延續到了2011年,預計上半年利潤將大幅下滑85%至95%。
 外界普遍認為,王傳福正面臨創立比亞迪16年來的又一段艱難歲月,這次比以前更凶險:IT、傳統汽車和新能源三大主業無一好過;兩年間200億資本開支過度擴張,導致現金流捉襟見肘;貸款負擔不得不以「借新還舊」應對。

自今年6月間登陸A股市場以來,除了上市之初高漲,股價一路步步走低。H股價格則早從最高位超過80港元跌至現在的14港元以下,逼近巴菲特2008年宣佈入股時的水平。2011年上半年,比亞迪營業收入225億元,盈利僅2.75億元,同比下滑高達88.63%,財報中分類的三大主營業務——汽車、手機部件及組裝以及二次充電電池業務的盈利能力均不足道。

冒險闖入新能源
回顧比亞迪的成長軌跡:從電池和IT代工,到汽車,到新能源跨越式的產業佈局,業界無出其右者,在2009年以前,這一切都堪稱成功:汽車大賣,巴菲特入股,股價高漲,不過到了2010年,就峰迴路轉,遭遇困境了,特別是花大量投資,冒險性地跨入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已經超出了比亞迪應該行走的正確軌道。
比亞迪形容自己是「一流的戰略,二流的研發,三流的管理」的民營企業,由於在管理和研發上的劣勢,已經讓這家總資產已超過600億元、18萬就業人群的深港兩地上市公司、政府眼中的明星企業,舉步維艱。
 目前比亞迪已經認識到,改革勢在必行。一方面彌補管理之失,調整組織人事,緩解財務困境,扭轉品牌危機;另一方面,在堅守新能源佈局的同時,路徑上選擇最為現實可行的公交電動化為優先,未來數年比亞迪的重心將回到傳統電子和汽車產業,並在夯實技術和質量的口號下,回歸市場競爭能力。

盲目冒進 投資太大
文章分析說,以前比亞迪的盈利只是幻影,「利潤好看,其實是政府補助引起的」。翻開比亞迪A股招股書開篇的重大事項提示顯示:「2010、2009及2008年度,本集團的政府補貼分別為3.54億元、3.90億元及3.59億元,分別占同期本集團淨利潤的12.12%、9.55%及28.15%」;今年上半年報顯示比亞迪當期淨利潤為2.75億元,其中記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53億元,占當期淨利潤的55.71%……」
 在這種盈利的幻影下,2009年比亞迪在決策上犯了一個大錯:200億固定資產的大手筆投入,導致今天財務高度吃緊,現金流短缺嚴重。在政策方面,如果說比亞迪曾經以IT養車大獲成功,但這次以車養新能源則是另外一種景象。
 外界評論說,在從傳統產業向新能源的一躍中,它不僅是產業的跨越,更是從市場競爭的能力,向把握和運作企業外資源能力的跨越,是靠市場吃飯向靠政府吃飯的跨越。

吃政府飯的軟襠
不過既然是靠政府吃飯,過密的政商關係對民營企業可謂雙刃劍, 「上帝不招糖果宴,下方且作自由民」,糖果不是免費的,吃多了不自由也不健康。無論是先有比亞迪對新能源的投資、還是先有政府的補助促成了比亞迪的投資,至少政府的介入,促進了比亞迪對新能源賭局的冒險,而且這次賭局牽涉各地政府,局面複雜,已不是比亞迪所能掌控得了的。
比亞迪般主動或被動地與政府捆綁,最後導致自己陷入困境,這說明一個道理,喬布斯的蘋果只能在自由社會栽培,而不能在專制環境中產生。這可能是比亞迪留給世人的最大教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