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捕捉雙星系統釋放伽瑪射線 台灣全球首發

台灣清大江國興的6人研究團隊,首次捕捉到雙星系釋放出罕見的伽瑪射線,並早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173位科學家的研究團隊率先發表,展現堅強的研究實力,這項研究成果於今(20)日同步刊登在國際頂尖天文物理期刊中。

由清華大學教授江國興率領研究的台灣天體研究小組團隊,成員之一的博士後研究員譚?軒成為第一位發現一個南十字座雙星系統出現「伽瑪射線瞬變現象」的天文學家,此成果有助於未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時,對雙星系統有更深的認識。

雙行星系統
清大團隊觀測這對位於南十字座的雙星,卻是由一顆大質量恆星和一顆脈衝星(即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組成,前者直徑比太陽大9倍,後者直徑只有10~20公里左右,兩者相差懸殊。(圖片提供/清大天文研究所
江國興表示,一般雙星大都由2顆恆星或一顆恆星及一顆白矮星組成,平時觀察到的是釋放出X光現象,而這對位於南十字座的雙星,卻是由一顆大質量恆星和一顆脈衝星(即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組成,前者直徑比太陽大9倍,後者大小和新竹市差不多,兩者相差懸殊。

江國興指出,這對特別的雙星這樣近距離的接觸每3.4年才發生一次,中子星繞行軌道時穿透恆星圓盤,交互作用產生了十億電子伏特伽瑪射線(γ射線),因此這次觀察到的現象十分罕見,這在天文史上是一個突破的新發現,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公認的解釋。

伽瑪射線-宇宙燈塔
研究小組成員黃修慧博士說:「過去天文學家曾經觀測這對雙星,卻從來沒有偵測到伽瑪射線,長期以來天文學家都在尋找雙星系統釋放的伽瑪射線,終於被我們找到了。」
黃修慧表示,這顆脈衝星名為PSRB1259-63,大小跟新竹市差不多,質量卻有太陽的兩倍。脈衝星的光束就像宇宙中的一座燈塔,只有當光束掃過地球的時候,才能被看到。

小蝦米扳倒大鯨魚
台灣天體研究小組團隊共只有6人組成,而美國太空總署(NASA)組成的費米團隊高達173位科學家,這樣懸殊的比例,讓清大校長陳力俊驕傲地說,這是「小蝦米扳倒大鯨魚」的絕佳寫照,也再度證明台灣堅強的研究實力,並終於獲得國際天文學界肯定。

伽瑪射線望遠鏡在太空的樣貌。(圖片提供/清大天文研究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